偶像企划新定义

偶像企划新定义

以前的我

2017年前后在t7s走下坡路,马娘刚刚出来,邦邦很火的状态时,对偶像企划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那个时候因为邦邦系游戏的冲击很大,因此对偶像企划的认知有一些狭隘。

当时的笔记见上。

2017年对偶像企划的思考

在五年前,我对偶像企划是从“职业”角度进行的思考。

当时根据职业的强行划分,分成了“狭义偶像企划”、“广义偶像企划”两种类型。

狭义偶像企划,自然是所有角色均为纯“偶像”,并且立意也限制于偶像主题和偶像成长/日常的企划。

而广义偶像企划,则是具有偶像性质的二次元虚拟艺人企划,不限于“偶像”这一职业。

以此定义,在当时邦邦一类的女子乐队企划属于广义偶像而非狭义偶像。虽然里面有偶像主题的乐队,但是企划整体还是偏向于乐队。

但是因为各方面营销和宣发与偶像并没有区别,所以其实还是属于偶像这一范畴的。

反过来,当时的我不会把马娘算入偶像,因为在我心中,马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扣分点,一个是“非人”,另一个是“附属品”。

“非人”,就意味着马娘不能按照“人类”的思路进行职业划分,并且本质上已经属于拟人化企划。

“附属品”,则说明偶像歌舞这一类要素并非马娘的重点,而是非常典型的赠品。

同样的,虽然偶像元素很重但是运营重心没有放在偶像的东京偶像计划(Project Tokyo Dolls)也不能算偶像企划。

2022年对偶像企划的重新思考

在对各种偶像企划的热情减淡,以及现在偶像企划市场衰退的现状下,我对偶像企划突然有了一些更加理性的思考。

现在我对偶像企划的定义是:

对配音声优(以新人声优为判定标准)产生刻板印象的歌舞主题企划

当然,能打破刻板印象的声优反过来证明了她的实力;而被刻板印象覆盖的声优……只能说是企划太厉害了

这里简单举两例企划:

一个是非常典型的偶像大师中,最他妈喜欢收人的“偶像大师灰姑娘女孩”。

在过去和现在都归类中,毫无疑问都是属于偶像企划的(+狭义)

虽然是一个长期稳定的饭票,但是很多声优都被灰姑娘禁锢了自己的声优事业的印象,变成了似乎只配过这个企划的普通声优。同样的,因为身靠偶像大师的常青树,使得一些收了同一声优的其他企划的影响力遭到了“剥削”。毫无疑问,这是强者对弱者的“欺凌”。一般粉丝从小企划追到大企划很正常,而反过来则只有铁粉。

另一个则是马娘。

虽然我也很嫌弃,甚至以前不认为是偶像企划的赛马娘,现在的我则认为这个企划是彻头彻尾的偶像企划。

从歌舞主题来看,虽然马娘的赛马元素是重点,但从马娘目前的媒体宣传,cd,各种地上波,毫无疑问是歌舞主题。

从我新提出的刻板印象角度来看,最为明显的就是被米浴盖住印象的声优石见舞菜香。

本来这位声优之前的履历中只有一些知名动画,基本上没有配音过偶像企划,但因为配了马娘的人气角色Rice Shower,导致现在看到石见舞菜香就会脱口而出米浴的傻逼越来越多。

我反正是不喜欢这样的把一个优秀的配音过许多其他经典角色的声优,硬是因为马娘变成了“米浴”。

同样的还有之前配过Idol Connect的木村千咲,也是被这个计划的某个傲娇硬凹出来了一个新的印象。

我反而更喜欢她在IC中演绎的那位奇妙的方言娘……

所以毫无疑问,这种可以覆盖声优刻板印象的歌舞主题企划才是偶像企划。同样的,少女歌剧也应该属于这一类型,虽然舞台剧这一类型比较冷,但是还是归属于歌舞主题。

对于新人+后续没配音其他知名角色的声优,偶像企划的刻板印象甚至会伴随到她离开这个业界为止(有些影响力过大的企划甚至配音了知名角色也无法剥离这种刻板印象,只能说是具有两面性吧)。

而另外一方面,一些偶像企划即使没有持续下来,但是依旧对声优印象产生了一定水平的影响,我觉得这也是一种非常合格的偶像企划。而那些并没有产生明显影响,对于声优也只是“我配了一个角色,她是偶像”这样的状态的企划,我觉得算不上偶像企划。

比如拉出来几个知名声优唱歌的碧蓝幻想偶像组合;

比如大家对她的超能力远比“她是偶像”感兴趣的麻宫雅典娜;

比如找了一圈知名声优配音,最后也只是出了CD不开LIVE扩大影响力的Project Tokyo Dolls。

反过来,一些短命的,没有产生影响甚至波纹的偶像企划,只能叫“失败的偶像企划”,它的意图是创造新的印象,只是没有成功。

比如一年夭折的消灭都市“内嵌偶像企划”SPR5(虽然偶有线下活动续命);

比如跳出来扑腾一年又沉下去的Idol Wars;

比如被大家忘的差不多的“微笑射手”。